(原标题:为了堵住拼多多的后路,聚划算“造节”亮刺刀)
购物节不怕多,就怕没有剁手党。
GMV 585亿,刚过去的99划算节,在升级后的第一年就交出了不错的答卷。9月9日当天淘系成交同比大增40%,这一增速较天猫618期间的38%还要高出2个百分点。
划算节的升级,只是阿里争夺下沉市场的一个缩影。过去一年多,面对来势汹汹的拼多多,在产品层面阿里的下沉动作一直没有停过。
按照时间倒序,今年3月,淘宝App上线特卖专区;聚划算、天天特卖、淘抢购合并;2018年9月,淘宝全面改版,强化Feed流商品推荐;8月,淘宝在支付宝首页推出“拼团”版块……
在这波密集的产品和团队调整中,聚划算始终是故事的主角。如果说过去几年,为了做大天猫,聚划算选择了“牺牲”,现在正是它重出江湖的时候。
聚划算再出山
2015年,当天猫忙着消费升级,淘宝专注打造社区时,千团大战中一时风光无两的聚划算却还停留在便宜打折的老路上,战略地位一降再降。2016年12月,聚划算并入天猫,彻底变成了帮助天猫和品牌做大规模的营销平台。
在聚划算并入天猫的2016年,拼多多刚刚上线3个月。彼时,战事正酣的阿里和京东,谁也没有注意到,这个以拼团为主要模式的创业公司,会通过“9块9包邮”迅速崛起,直奔下沉市场的流量处女地。
拼多多的突然崛起让阿里猝不及防,也让阿里意识到更广大的用户规模仍在下沉市场,此时原本专注性价比的聚划算再一次被阿里想起。
“重新孵化一个平台、一个品牌,内部不是没有想过,但是要重新开始做并不容易。聚划算本来就是做限时特价特卖、专注性价比的,我们为什么不把它重新拿出来?”在谈到为何是聚划算来对抗拼多多时,阿里巴巴大聚划算事业部总经理家洛表示。
在家洛看来,聚划算限时特卖的业务形态,区别于天猫等“日销”售卖方式,能够集中爆发式的销售,更适合短期、高频次的营销,也更容易促进商家的交易增长,为品牌获取新客。天猫的数据也显示,最近两年做得好的商家,几乎无一例外都利用了聚划算的爆发效应。
在这种背景下,今年3月,聚划算和原本属于淘宝BG的另外两大专注特卖的业务“淘抢购”和“天天特卖”正式合并,组建了现在的大聚划算事业部。虽然并未像外界传言的,成为独立于淘宝、天猫之外的事业群,但聚划算目前在内部已经相对独立。
产品业务线搭建完毕,伴随而来的就是团队的整合。
整合之前,淘系的性价比市场业务分散在聚划算、天天特卖、淘抢购三条业务线中,其中聚划算属于天猫BG,天天特卖、淘抢购则属于淘宝BG,相互之间虽然各有侧重,但是向不同的负责人汇报,独立考核KPI,在商家和商品端难免会有重合的现象。
以天天特卖为例,之前其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帮助产业带工厂改造升级,这与聚划算本身帮助品牌商家获取客户的属性多有重合。为了避免内部的低效竞争,整合之后,聚划算对于这两部分业务进行了明确规划,形成了“品牌新供给”和“工厂新供给”两块核心业务。?
“品牌新供给”帮助品牌商家开拓下沉市场,由大聚划算事业部品牌商家运营总经理云聰负责;“工厂新供给”,则由原天天特卖负责人唐宋负责,他现在担任大聚划算事业部产业带运营总经理,主攻产业带,二者均向家洛回报。整合后的结果是KPI考核重新划分,不再争抢商家和商品。
此次划算节,由唐宋负责的产业带商家获得了聚划算内部的很多资源支持,成为99划算节的一大亮点。9月9日-10日两天,聚划算全平台的产业带订单成交数超过4000多万笔,同比增长超438%。
“从2018年11月做出决策,到12月内部组织调整,设置各个业务的1号位;2019年1月,基于全新组织架构及策略开始运营,同年3月宣布合并,并进行团队的细节调整”,对于团队的整合,家洛透露“效率非常之高,整个过程只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。”
据悉,为了详述阿里为什么要做这次改变,为什么要面对下沉用户以及全新的商业战争,逍遥子甚至亲自与团队见了面。同时,家洛与淘宝&天猫总裁蒋凡也安排专门会议,与员工互动,回答员工问题,以打消他们的顾虑。
造节不是目的
一系列的业务和团队整合后,聚划算又一次被推向了前线,直指拼多多,可如何能迅速占领用户心智?阿里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——造节。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afeijie.com/gulouqu/3500.html ,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